《妇儿健康导刊》杂志欢迎您的投稿!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2022年第1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2021年乳腺癌治疗新进展
    潘锋
    2022, 1(1):3-8.
    [摘要](52) [HTML](0) [PDF 1.67 M](110)
    摘要:
    2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 年)》:为促进我国儿童健康成长确定明确目标
    潘锋
    2022, 1(1):9-11+16.
    [摘要](53) [HTML](0) [PDF 1.20 M](107)
    摘要:
    3  多项妇科肿瘤科研成果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
    潘锋
    2022, 1(1):12-16.
    [摘要](52) [HTML](0) [PDF 1.49 M](96)
    摘要:
    4  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新生儿惊厥的诊断及预后价值
    陈健萍 卢珍通 谭葵欢 袁海超 陈志凤▲
    2022, 1(1):17-20+29.
    [摘要](48) [HTML](0) [PDF 1.18 M](90)
    摘要: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新生儿惊厥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惊厥或可疑惊厥发作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aEEG检查,同时记录原始视频脑电图(VEEG)。记录一般资料、发作情况、aEEG、VEEG结果及预后。结果共纳入51例新生儿,其中35例新生儿监测到发作性事件,12例为非癫痫性事件,23例为经VEEG确诊临床电发作或电发作。aEEG监测到阵发性异常19例,以VEEG为标准,aEEG识别惊厥患儿的敏感性为82.6%(19/23)。aEEG异常28例(54.9%),其中轻度异常18例,重度异常10例;轻度异常以阵发性异常为主,重度异常以背景活动异常为主;aEEG重度异常患儿背景活动均异常(100.0%),背景异常率高于轻度异常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背景异常患儿运动发育迟缓率高于背景正常患儿,差异有统计意义(P < 0.05);aEEG不同异常程度患儿运动发育迟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aEEG诊断新生儿惊厥的敏感性高,可以作为早期筛查新生儿惊厥的重要依据,并且预测远期运动发育的不良结局。
    5  基于蒙特勒标准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
    张婷婷 徐慧 武荣▲
    2022, 1(1):21-24.
    [摘要](47) [HTML](0) [PDF 1.03 M](125)
    摘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危重症。该病由于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与其他疾病难以鉴别,因此,也是近期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重点。2017年国际性多中心多学科协助组首次制定了适合新生儿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蒙特勒标准),该标准的发布积极推动了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疗工作。本文就符合蒙特勒标准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近期研究进展作进一步综述。
    6  微信平台管理在女性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黄利雪
    2022, 1(1):25-29.
    [摘要](42) [HTML](0) [PDF 1.10 M](118)
    摘要:
    随着艾滋病的蔓延,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由于两种疾病的相互影响和促进作用,促使病情加重、恶化,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微信平台管理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出院后的疾病管理及健康指导非常重要,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有效预防艾滋病和肺结核病的传播。本文对微信平台管理应用于女性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干预及相关知识培训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更好地开展女性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和参考。
    7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进展
    吕磊阳 王鑫 彭鑫森 殷新 杜永刚▲
    2022, 1(1):30-32.
    [摘要](42) [HTML](0) [PDF 1.01 M](164)
    摘要: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起病隐匿,进展迅速,而临床又缺乏特异性,导致治疗延迟,死亡率增加。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由于缺乏理想的诊断标志物,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标志物仍在不断探索。本文将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标志物进展进行综述。
    8  卵巢癌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
    刘萌萌 孙聪聪 周超 张小雪 高佳欣 张英姿▲
    2022, 1(1):33-35.
    [摘要](41) [HTML](0) [PDF 1.00 M](88)
    摘要:
    卵巢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发现时多已进展为晚期,且约80%的晚期患者在治疗后3年内复发,因此卵巢癌成为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肿瘤。早期有效的筛查及预后评估机制对卵巢癌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CA125是监测卵巢癌病程和转归的重要标志物,然而其特异性不足,其他标志物包括 HE4、CA199对卵巢癌的诊断和预后也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寻找和鉴定新的分子标志物用于早期筛查和诊断卵巢癌以及评估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目前卵巢癌生物标志物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9  早期功能锻炼和预防护理对老年女性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陈胜娟 徐守芳▲
    2022, 1(1):36-38.
    [摘要](39) [HTML](0) [PDF 1.03 M](123)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功能锻炼和预防护理对老年女性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2例老年女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功能锻炼和预防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DVT发生率、护理质量和住院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的DVT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3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60.12±2.82)分,高于对照组的(47.32±1.62)分,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12±2.13)d,短于对照组的(15.42±3.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APTT为(38.25±1.47)s,PT为(13.52±1.22)s,分别短于对照组的(40.18±2.12)、(14.68±2.1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早期功能锻炼和预防护理在老年女性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中的价值显著,可降低DVT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并优化APTT与PT指标。
    10  妊娠梅毒36例临床分析
    张壤之 朱俊兰
    2022, 1(1):39-41.
    [摘要](40) [HTML](0) [PDF 1.06 M](75)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妊娠梅毒36例,研究妊娠梅毒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寻求早期有效处置措施,改善妊娠结局,将梅毒对妊娠的危害降至最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东台市中医院皮肤科性病中心门诊就诊的36例妊娠梅毒患者的资料,依次接受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并根据检查结果为患者实施有效治疗。结果36例妊娠梅毒患者RPR检查结果显示,滴度1∶2~1∶8之间18例,1∶16~1∶32之间12例,1∶32以上6例;TPPA检查显示患者均呈阳性。36例患者中1例临近分娩未接受治疗,1例青霉素过敏给予红霉素治疗,其余予以芐星青霉素治疗,患者中死胎1例,人工流产2例,自然流产2例。产后新生儿7例RPR阳性,TPPA检查显示均呈阳性;跟踪随访得知多数患者在1年内RPR结果转为阴性,仅有3例1年后转阴。结论妊娠梅毒患者早期运用RPR、TPPA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案进行处理,可有效预防不良妊娠结局,并改善新生儿预后情况。
    11  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联合远红外止咳贴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2022, 1(1):42-44+62.
    [摘要](29) [HTML](0) [PDF 1.15 M](78)
    摘要: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联合远红外止咳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玉林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α2b干扰素联合远红外止咳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肺部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喘憋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后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雾化吸入干扰素α2b联合远红外止咳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对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改善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2  恶心呕吐护理干预方法在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的预防效果
    王琴
    2022, 1(1):45-47.
    [摘要](36) [HTML](0) [PDF 1.04 M](59)
    摘要:
    目的 研究恶心呕吐护理干预方法在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儿童血液科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62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儿采用恶心呕吐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儿化疗期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化疗期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化疗期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在化疗期采用恶心呕吐护理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方法,可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3  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呼吸支持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汤煊 牛利美 万俊▲
    2022, 1(1):48-51.
    [摘要](43) [HTML](0) [PDF 1.09 M](120)
    摘要:
    目的 比较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HHFNC)呼吸支持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呼吸暂停早产儿,使用投硬币法分为HHFNC组和NCPAP组,每组各45例。HHFNC组采用HHFNC呼吸支持治疗,NCPAP组采用NCPAP呼吸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机械通气时间、无创通气的时间、需氧时间、开奶时间、达全胃肠内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及腹胀、鼻部损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动脉导管未闭(PAD)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HHFNC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及需氧时间短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HFNC组患儿开奶时间、达全胃肠内喂养时间早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HFNC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HFNC组患儿的腹胀及鼻损伤发生率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的BPD以及PDA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HHFNC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呼吸支持效果与NCPAP无明显差异,但HHFNC能缩短无创通气时间、需氧时间及患儿住院时间,还能顺利开奶,减轻腹胀,使达全肠道喂养时间提前,同时住院时间更短,治疗费用更低。HHFNC还可以降低鼻部损伤的发生率,使患儿的舒适度明显增加。
    14  优质护理对行甲氨蝶呤化疗白血病患儿真菌性口腔炎的预防效果
    罗淋淋
    2022, 1(1):52-54.
    [摘要](54) [HTML](0) [PDF 1.06 M](76)
    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行甲氨蝶呤化疗白血病患儿真菌性口腔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行甲氨蝶呤化疗的72例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真菌性口腔炎发生率以及愈合时间、真菌性口腔炎程度。结果观察组真菌性口腔炎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41.67%,真菌性口腔炎愈合时间[(5.03±1.84)d]短于对照组 [(9.38±2.38)d],观察组真菌性口腔炎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为行甲氨蝶呤化疗白血病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控制真菌性口腔炎的出现,有利于促进患儿口腔炎愈合。
    15  侧卧位分娩方式对母婴围生期结局的影响
    于常艳
    2022, 1(1):55-57.
    [摘要](53) [HTML](0) [PDF 1.07 M](56)
    摘要:
    目的 分析第二产程使用侧卧位分娩方式对母婴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在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院进行阴道分娩的12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取仰卧膀胱截石位,研究组采取侧卧位。比较两组的产程、会阴侧切以及Ⅱ度会阴裂伤数量、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产后出血量。结果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会阴侧切及Ⅱ度会阴裂伤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产后2及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第二产程使用侧卧位分娩方式,有利于保护产妇会阴部,降低出血量,改善新生儿脐血pH值。该方式的使用对于硬件要求不高,便于临床推广使用。
    16  孕期补充铁剂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孕妇妊娠贫血、不良妊娠结局、心理状态及健康管理质量的影响
    李雪芬
    2022, 1(1):58-62.
    [摘要](50) [HTML](0) [PDF 1.21 M](94)
    摘要:
    目的 探讨孕期补充铁剂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在孕妇妊娠贫血中的预防效果及对孕妇妊娠贫血、不良妊娠结局、心理状态及健康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于巴彦淖尔市医院进行产检并建册的10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例)和观察组(n=51例)。对照组孕期补充铁剂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护理3个月后对两组的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贫血发生率、不良妊娠结局、心理状态及健康管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孕妇的贫血发生率及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产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护理后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和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护理后GAD7和PHQ9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护理后健康管理质量、健康知识掌握度及依从性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护理后健康管理质量、健康知识掌握度及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孕期补充铁剂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能降低孕妇妊娠贫血发生率,有助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减轻并缓解孕妇不良情绪,提高孕妇健康管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17  同伴教育对乳腺癌患者疾病感知、创伤后成长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徐言 曾桃霞 李鲜艳 叶静▲
    2022, 1(1):63-65+81.
    [摘要](47) [HTML](0) [PDF 1.15 M](87)
    摘要: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同伴教育,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疾病感知、创伤后成长及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疾病感知评分低于对照组,创伤后成长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同伴教育能够降低乳腺癌患者的负性疾病感知,有利于创伤后成长,进而提高生命质量。
    18  互动式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睡眠障碍及腋网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
    许月娥 李娟▲
    2022, 1(1):66-70.
    [摘要](45) [HTML](0) [PDF 1.27 M](120)
    摘要:
    目的 分析互动式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腋网综合征发生率、睡眠质量、社会支持度、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68例乳腺癌患者展开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按照甲乳外科护理规范实施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互动式护理干预。于护理前、出院前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对睡眠质量、社会支持度、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统计出院前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以及腋网综合征发生率,对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 PSQI、SSRS、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出院前两组患者的PSQI、SSRS、QOL-BREF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腋网综合征发生率依次为8.82%、11.76%和20.59%、23.5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互动式护理干预能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者睡眠障碍及腋网综合征发生率,改善生存质量,有广阔的推广使用前景。
    19  儿童心理问题的家庭治疗原则与策略
    董俊杰 梁倩蓉▲
    2022, 1(1):71-74.
    [摘要](53) [HTML](0) [PDF 1.08 M](102)
    摘要:
    儿童心理问题的常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但是两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社会不适性。家庭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也是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源头,所以家庭的介入对于心理问题儿童的治疗非常关键。家庭治疗的主要原则包括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解决儿童与外界之间的冲突以及重视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关系。家庭治疗所采取的策略主要是转变家庭内部态度、重视家庭的整体性、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的互相配合以及对医学诊断的重视。在专业医学诊断指导下,通过家庭介入传统的心理治疗,从而更好地改善儿童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本文回顾了现有的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成果,强调了家庭对儿童心理问题的影响,总结了儿童心理问题的家庭治疗原则和策略。
    20  强化护理在儿童急性白血病鞘内注射中的应用效果
    陈娅楠
    2022, 1(1):75-77+85.
    [摘要](40) [HTML](0) [PDF 1.17 M](63)
    摘要:
    目的 探讨强化护理在儿童急性白血病鞘内注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行鞘内注射治疗的9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A组(45例)与B组(45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B组采用强化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家长满意度、护理质量。结果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家长总满意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护理质量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强化护理模式可缓解患儿鞘内注射治疗不良反应,减轻患儿痛苦,促进治疗顺利完成,提高家长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应用效果较好。
    21  整体护理联合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于小儿尿道下裂修复术的效果
    杨薇 黄伟 许超
    2022, 1(1):78-81.
    [摘要](37) [HTML](0) [PDF 1.15 M](64)
    摘要: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措施应用于小儿尿道下裂修复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80例尿道下裂修复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40例)与实验组(40例)。参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案,实验组采取整体护理联合ERAS,比较两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及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使用儿童疼痛评估量表(FLACC)评估患儿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10d内排便次数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前两组 FLACC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护理后FLACC评分低于护理前,且护理后实验组FLACC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小儿尿道下裂修复术中给予整体护理联合ERAS措施,可促进患儿尽快康复,减轻其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22  优质护理干预在女性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马晓晴
    2022, 1(1):82-85.
    [摘要](41) [HTML](0) [PDF 1.16 M](70)
    摘要: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在女性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女性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额外接受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不同时间点手术切口疼痛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两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麻药刚失效和术后1d,两组患者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2和3d,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女性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能够有效平复患者的消极情绪,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有助于提升术后恢复效果。
    23  循证一体化气道护理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张秀珍 周忠梅 罗文静 刘兴宇
    2022, 1(1):86-89.
    [摘要](33) [HTML](0) [PDF 1.17 M](67)
    摘要:
    目的 探究循证一体化气道护理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泰安市中心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一体化气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临床症状(咳嗽、喘憋、肺啰音、发热)消失时间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两组患儿炎症指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TNF-α、hs-CRP、PCT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应用循证一体化气道护理,可快速消除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促进患儿康复,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24  优质护理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刘敏
    2022, 1(1):90-92.
    [摘要](32) [HTML](0) [PDF 1.17 M](93)
    摘要: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6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喘憋消除时间、咳嗽消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为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提供优质护理,能够在提升患儿护理效果的同时,改善临床指标。
    25  游戏引导护理模式在尿道下裂修补术患儿中的应用
    梁蝶 虞瑰▲
    2022, 1(1):93-95+99.
    [摘要](39) [HTML](0) [PDF 1.21 M](72)
    摘要:
    目的 探讨游戏引导护理模式在尿道下裂修补术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尿道下裂实施手术修补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游戏引导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初次排尿时间、术后1周内小便次数,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儿童社交焦虑量表评分情况,统计两组患儿监护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患儿良好配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初次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1周内小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3d后和出院时,观察组儿童社交焦虑量表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监护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患儿良好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针对接受尿道下裂修补术患儿实施游戏引导护理模式干预,可促进患儿早期康复,降低焦虑发生率,促进护患和谐。
    26  预防性护理干预在女性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徐佳宁
    2022, 1(1):96-99.
    [摘要](23) [HTML](0) [PDF 1.19 M](54)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在女性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区收治的84例女性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护理后的SAS和SDS评分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女性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效果,促进患者快速、良好康复。
    27  柔情护理模式对急诊创伤患儿心理健康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刘夏培
    2022, 1(1):100-103+120.
    [摘要](45) [HTML](0) [PDF 1.35 M](54)
    摘要:
    目的 分析和探讨柔情护理模式对急诊创伤患儿心理健康、生存质量及护患纠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急诊创伤患儿,将2020年1月至9月接受常规急诊护理的45例作为对照组,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接受常规急诊护理联合柔情护理的45例作为观察组。测定并比较两组的心理健康、生存质量评分、护患纠纷总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的心理健康、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两组的心理健康评分低于干预前,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心理健康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护患纠纷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急诊创伤患儿护理中,柔情护理有助于改善患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生存质量并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28  家庭整合式照护模式对NICU早产儿发育情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鹿颖
    2022, 1(1):104-108.
    [摘要](38) [HTML](0) [PDF 1.30 M](77)
    摘要:
    目的 分析家庭整合式照护模式对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发育情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NICU收入的9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NICU护理,观察组于NICU护理中实施家庭整合式照护模式。分别于收入NICU时及转出NICU时测定两组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体格发育指标(头围、身高、体重)以及早产儿家属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收入 NICU时两组的NBNA评分、体格发育指标、早产儿家属的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转出NICU时两组的NBNA评分、体格发育指标、早产儿家属的QOL-BREF评分高于收入NICU时,且观察组转出NICU时的NBNA评分、体格发育指标、早产儿家属的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家庭整合式照护模式有助于提高NICU早产儿发育情况及早产儿家属生存质量,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29  基于磁性护理理念的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全周期慢病管理效果
    吴慧芬
    2022, 1(1):109-113.
    [摘要](29) [HTML](0) [PDF 1.30 M](97)
    摘要:
    目的 研究基于磁性护理理念的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全周期慢病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基于磁性护理理念的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全周期慢病管理实施前的3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后的3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科室护理常规执行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磁性护理理念的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全周期慢病管理,3个月后测定焦虑、抑郁、生存质量评分,统计患儿家属慢病管理总满意度并对以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焦虑、抑郁、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护理前,生存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慢病管理总满意度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基于磁性护理理念的儿童系统红斑狼疮全周期慢病管理有助于改善患儿心理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提高患儿家属对慢病管理的总满意度,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30  “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的实践经验
    马文康 邓小茹 田传喜 刘昆 张培全 洪晓烽 林秋涵 张铁军▲
    2022, 1(1):114-116.
    [摘要](45) [HTML](0) [PDF 1.13 M](113)
    摘要:
    “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既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重要实践,也是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全新探索。广州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科普馆积极开展医学科普进校园活动,以健康需求为导向,搭建广州市中小学生医学类科普教育框架,同时努力提升广州医科大学医学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质量,增强健康科普进校园活动效果,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医学类本科人才。本文介绍了广州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科普馆以健康生活为导向的“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的实践与探索,旨在为健康科普进校园活动提供经验。
    31  综合护理在烧烫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安妮
    2022, 1(1):117-120.
    [摘要](29) [HTML](0) [PDF 1.23 M](43)
    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在烧烫伤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烧烫伤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烧烫伤患儿护理期间,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能够促进患儿康复,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32  健康教育转岗干预对计生专干健康教育相关政策及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
    张杏花 张雅茜 范柳媚 吴映玫 李 静
    2022, 1(1):121-123.
    [摘要](33) [HTML](0) [PDF 1.25 M](53)
    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转岗干预对计生专干健康教育相关政策及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方法2020年5月对广州市白云区342名基层计生专干,采用调查法,运用PROCEDE-PROCEED计划、实施与评价模型,比较干预前后计生专干对健康教育相关政策及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干预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知晓率为99.12%,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知晓率为98.54%,均高于干预前的64.33%、5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1)。干预后科学健康观知晓率为96.24%,健康信息知晓率为94.44%,传染病防治知晓率为97.66%,慢性病防治知晓率为97.88%,均高于干预前的79.53%、54.53%、87.43%、7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1)。结论该干预模式能提高基层计生专干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的基层健康教育宣传队伍,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33  英语学界对“母乳不足”现象的认知进化
    朱清蓉
    2022, 1(1):124-128.
    [摘要](30) [HTML](0) [PDF 1.33 M](71)
    摘要:
    “母乳最好”的宣传话语在目前育龄人群中几乎耳熟能详,但很多信奉科学育儿、希望母乳喂养的都市女性却发现母乳喂养困难重重,其中遭遇“母乳不足”的案例较为多见。回顾历史发现,“母乳不足”的现象全球普遍存在,这个话题在20世纪80年代的英语学术圈曾引起热议。经过十余年讨论后,学者们基本认同大部分遭遇母乳不足的女性并不是真正的“母乳不足”,而是由于种种社会文化因素干扰造成母乳喂养失败的这一结论,其中产后初期的奶瓶介入是重要原因。术语也由insufficient milk syndrome变为perceived insufficient milk,以此来强调“母乳不足”不是一种病理现象,而更多是一种文化感知。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妇儿健康导刊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3584号-1;公安备案:网联备案号11010502039754